每個月放生1000元改變命運,為什么每個月都要去放生呢
為什么叫十五放生?每個月藏歷十五號那天我們放一次生,因為那天是阿彌陀佛的日子非常殊勝的一個日子所以我們每個月抓住這個機會
作為佛教徒,我們經(jīng)常放生。
如果如法地放生,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不夠如理如法,功德就要大打折扣。
所以,了知如何如法地放生,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
大乘菩薩所有的行為,可以歸納為六種,這就是六度——六波羅蜜多。
本來,大乘菩薩的見解、行為、修法和利益眾生、度化眾生的事業(yè)浩如煙海,但所有這些方便,均可以歸納為六度。
如果我們能如法放生,即使是放一條生命,也有辦法具足六度。
如何具足呢?下面我們分別講述:
第一、布施
大乘菩薩的布施有三種:無畏布施、法布施和財布施。
無畏布施:
放生本身就是無畏布施,但要成為真正的無畏布施,還需要一些條件。
1、觀察施放環(huán)境是否適合所放之生命。
譬如藏地也有泥鰍賣,是從漢地運過去的,當(dāng)?shù)氐哪撩褚詾槭囚~,就買了放到河里。
那兒的河底下沒有泥,全是石頭,河水也很冷,因為它的源頭是雪山。
泥鰍放下去后,對環(huán)境不適應(yīng),活不了多久,便都死掉了。
在91、92年,因我們當(dāng)時也欠缺常識,在康定買了鱔魚,然后放到康定城中的一條河里,結(jié)果可想而知,它們根本活不了。
我們發(fā)了救度它們的心,卻不能使它們真正得到救護,實在很可惜。
所以,觀察生態(tài)環(huán)境適不適合所放生命,這個程序非常重要。
2、觀察是否有人再度捕殺。
若有人再度捕殺,則會造極大罪業(yè),所以應(yīng)當(dāng)盡力避免,并選擇無人再去加害的安全地點放生。
如果沒有人捕殺,但放下去以后,卻活不了很久,此時要不要放呢?還是放了好。
因為我們也找不到一個使它完全不死的地方。
先使它們遠離死亡的怖畏,其他的事再盡量做到。
這樣的放生就是無畏布施。
放魚苗或其他一些很久以后才會被殺的生命,也是屬于放生,但在放生當(dāng)時不是從屠刀之下?lián)尵认聛淼摹?/p>
將泥鰍、鱔魚、魚等市場上待宰的生命從屠刀之下救下來,不僅有很大功德,也才是真正的無畏布施。
法布施:
法布施非常非常重要。
如何法布施呢?
首先,放生時要給它們念佛的圣號或其他咒語。
讓這些生命聽到佛的圣號和咒語,對它們有很大的利益,這是經(jīng)書里有記載的。
念的時候要想辦法讓施放的每一個生命都能聽到。
如果我們坐在遠遠的地方念,念完后回向給它們,雖然這也有功德,但因為它聽不到,所以聞聽佛號的功德它就得不到。
如果在它們聽得到的地方念,則可以使它們得到兩方面的功德。
第一,它能夠得到我們念經(jīng)回向給它的善根;第二,在聽到佛的圣號、咒語后,它一定會解脫,不是說下一世一定解脫,這要看它的業(yè)障是否深重,但不會經(jīng)歷很長時間,它一定會得到解脫。
其次,要給它們喂甘露丸。
甘露丸在顯宗不怎么強調(diào),密宗里卻十分講究。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甘露丸都有益。
一些所謂的甘露丸吃下去以后,不但沒有功德,還會造成傷害。
譬如后世得不到解脫,并且成為解脫的障礙。
這種甘露丸是怎么來的呢?有些來自于偽伏藏師;有些是魔鬼為了加害眾生才出現(xiàn)的假甘露丸;另外,一些真正的甘露丸,在經(jīng)過犯密乘戒人的手或者由他們來制做之后,也會成為不清凈的。
因為,蓮花生大師傳下來的甘露丸不是很多,高僧大德取出來后,在里面加上其他的甘露和藥物,并觀修念誦進行加持,念修的時候,如果修行人當(dāng)中有犯密乘戒的人,這個甘露丸就不清凈。
所以,用甘露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
另外,將系解脫擱放在所放生命的頭上加持也十分重要。
凡是系解脫接觸過的那些生命,很快就能夠成佛。
也許有人會有疑問,它自己不修行,也沒有人給它傳法,為什么僅僅將系解脫系在身上或接觸以后就能夠解脫呢?這就是佛度化眾生不可思議的一種方便。
也許還有人會問:佛既然有這樣的方便,那為什么不用這種方便來度一切眾生呢?經(jīng)書上有記載,這些眾生遇到系解脫、聞解脫,也有前世的因緣。
前世的因緣是怎么一回事呢?譬如一個人現(xiàn)在學(xué)大圓滿、學(xué)密乘、聽等等,也有可能因不好好修行或犯戒而墮落。
在惡趣里流轉(zhuǎn)很長時間,最后度化他們的方法不是顯宗的法,而是以密宗最殊勝的法,輕輕松松讓他們得解脫。
因為他的前世已經(jīng)有了很好的緣分,這些眾生本身具有這樣的福報,所以它才會遇到這樣的法,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有此福德。
這些叫作法布施。
法布施特別重要。
如果有人告訴我們,今天整個魚市場的生命,要么你既不能念一句佛的圣號,也不能喂甘露,統(tǒng)統(tǒng)送給你,讓你去放生;要么你可以給它們念咒,喂甘露丸,擱系解脫,但不賣給你。
面對這種情況,該如何選擇呢?一定選擇后者。
從近的角度來看,如果將成千上萬的生命拿去放生,使它們避免死亡的痛苦,其意義不言而喻。
在面臨死亡的時候,賦予它新的生命,決不是給它一些錢或其他的東西所能夠比擬的。
比如說:當(dāng)我們即將被殺的時候,有一個人來救我們好呢?還是給我們很多錢好呢?道理可想而知。
如果自命都難保,拿錢來干什么呢?后人也不可能用我們身后遺留下來的錢為我們超度,所以錢沒有用,挽救生命當(dāng)然很重要。
但眼光再放長遠一點看,則是法布施更為重要。
為什么呢?因為,雖然他們將這些魚送給我們放生,可以免去這些生命一次死亡的痛苦。
但是,如果不能給它念佛等等,就沒有辦法真正利益它,僅僅是放了一條生命而已。
它以后去干什么就很難說,如果是肉食動物,還不如讓它在聞聽佛的名號后死去,既可以為它種下善根,還可以讓它停止造作惡業(yè)。
世間人都非常向往長壽、富裕或具有神通,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這些對一個修行人或?qū)σ粋€眾生來說,究竟是好是壞,也是很難斷定的。
大家都知道提婆達多,如果提婆達多沒有神通,就不可能造兩個無間罪。
正因為他有了神通,才能收伏那個國王。
國王覺得這個人非常了不起,也就對他言聽計從,兩個人串通一氣,才會造作很多無間罪。
關(guān)于長壽,也有一個公案:阿底峽尊者的一個弟子,因參與村子里的糾紛,死的時候犯了戒。
聽到消息后,阿底峽尊者很傷心地感慨道:"我那弟子早死三年還是一個三藏比丘。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早三年他死去,還是一個持戒清凈的比丘、學(xué)識淵博的三藏法師,但三年后卻判若兩人。
所以,壽命長也不一定有益。
有些眾生壽命長了反而會因此而造很多惡業(yè)。
前段時間網(wǎng)絡(luò)上也有人問,有時候我們在市場上或其他地方,會遇到一些即將被宰殺的生命,要買它們也沒有那么多錢,該怎么去饒益它們呢?很簡單,給它們念佛。
如果隨身帶了一些清凈的甘露丸,就喂給它們;如果沒有,則佛號、咒語隨時可以念。
佛號、咒語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念了一定會對它們有利。
比如:我們經(jīng)常念釋迦牟尼佛的心咒"達雅他,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梭哈"。
往昔僅僅依靠這句圣號,就成就了無量的佛陀。
這一點在很多經(jīng)書上都有記載。
念佛號、咒語的時候,發(fā)心是很重要的,不能有自私心。
無始以來,我們的自私習(xí)氣很濃厚,如果給它們念佛只是為了自己的健康、長壽,這不是大乘佛法。
但無論如何,念總比不念好。
藏文儀軌里有一些特殊的法布施,漢文儀軌里沒有,但念緣起咒也可以代替。
放生的時候,即使是放一條魚,也必須要念。
因為這樣念佛之后,很多眾生就能得到解脫。
另外,念佛的時候還要合掌。
為什么要合掌呢?解釋里講過,合掌是為了向阿彌陀佛表示恭敬,為了祈禱阿彌陀佛。
合掌一次也可以遣除很多大劫的業(yè)障,所以要合掌。
要一心一意觀想我們替這些生命合掌,替這些生命念咒、念佛的圣號。
這樣,它們就能夠得到這些功德,就能夠清凈很大的業(yè)障,就能夠很快成就。
這一點非常重要。
放生的數(shù)量當(dāng)然是越多越好。
小體積的動物,身體沒有那么大,有限的錢就可以買很多,不但可以救很多生命,而且也可以讓它們得到解脫。
但放大體積的生命,比如牦牛、綿羊還有鰱魚等等也有很多好處。
因為身體越大,死的時候痛苦也越大,這是我們現(xiàn)量可見的。
我們使它們避免了很大的痛苦,所以功德也很大。
這些在經(jīng)書上有記載,中也講過。
譬如殺一只螞蟻和一頭牛,罪過哪個大呢?本來兩個都是畜牲,但小蟲子死的痛苦,相對而言沒有牦牛被殺的痛苦大。
牦牛、綿羊之類,因為身體較大,死的時候痛苦也很大,所以,殺害它們的罪過相對而言也要大一些。
放生的動物,我認(rèn)為泥鰍最理想,因為它死的方式很殘忍,身體也比較適中,幾塊錢可以買到很多。
但也要視當(dāng)?shù)厍闆r而定,不一定非要放泥鰍。
學(xué)習(xí)大乘佛法剛剛起步的人,弘法利生的事業(yè)就是這個。
佛住世時一轉(zhuǎn)法輪,現(xiàn)場有幾百幾千的眾生成就阿羅漢的果位,幾百幾千的眾生發(fā)無上菩提心等等,但是我們卻做不到。
我們現(xiàn)在只有根據(jù)自己的能力,每月積攢十元、五元或兩元、一元,過段時間拿來放生,這是我們能做到的,這就叫作饒益眾生,就是法布施。
財布施:
密宗里有一些儀軌,比如專門喂魚鳥的儀軌:在米飯里加一些咒語、甘露等等進行加持,里面不能有血肉。
我們平時沒有這樣做,但這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剛剛講過的法布施。
以上所講的就是布施波羅蜜多。
第二、持戒
持戒可以分兩種。
第一是持守小乘不傷害眾生的戒律;第二是持守大乘利益眾生的戒律。
如何具備呢?要盡量想辦法,在放生的過程當(dāng)中,不讓動物受傷。
魚從筐里跳到筐蓋上面或地上時,身體有可能會受傷。
平時比較常見的是,很多人抓起來就扔到河里。
這樣不對,除了鳥類之外,抓起來就扔會給動物們帶來很大的恐懼感,其精神會因此而受到極大的傷害。
如果這樣做,下一世我們就有可能成為精神不正常的人,所以不能這樣扔,而要在將它抓住以后,輕輕地放回筐里。
在沒有念經(jīng)、沒有放甘露丸之前,盡量不要放。
如果在沒有念經(jīng),沒有放甘露丸,系解脫也沒有擱在它們頭上之前就放了,對這些生命來說就是很大的損失,所以不能放。
放生的行為也斷除了一些罪過。
以放一條魚為例:第一,魚市場的老板如果把這條魚賣給餐館,他就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下來以后,就免除了他的罪過;第二,如果我們不買這條魚,餐館里的廚師就會殺它,我們買了以后,就免除了廚師的罪業(yè);第三,餐館里那些吃魚的人,也有殺生的罪過,我們買了以后,就斷除了第三個殺生的罪過。
至于抓魚的農(nóng)民在抓魚的時候,因為不知道是要放生還是殺生,所以不一定能免他的罪過,但其他的三個罪業(yè)都可以消除。
放生的時候,盡量不要傷害那些放生的動物或是其他人的心,這就是利益眾生。
這樣的放生就是持戒。
第三、忍辱
在放生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困難。
譬如嚴(yán)寒酷暑、身體勞累、蚊蟲叮咬以及別人的刁難等等,遇到這些外境時,要觀想這是很好的消除自己罪業(yè)的方法,或按里講的自他相換,即由自己來替一切眾生承受這些痛苦。
雖然是一些小的痛苦,但若能這樣觀想、這樣思維,也可以積累很大的資糧。

所以,要安忍身體上的一切艱難困苦。
如果遇到別人制造違緣,也不能與人爭吵,生起嗔恨心,要忍受別人的無理取鬧。
這些就是忍辱。
第四、精進
精進是對修法有歡喜心。
在放生的時候,應(yīng)該是每個人都對放生有歡喜心的。
若有歡喜心,就具備了精進。
第五、禪定
禪定如何具備呢?有人認(rèn)為,禪定就是打坐,我們也沒有打坐,這不可能具備吧?實際上,這也可以具備。
經(jīng)書上有記載,講經(jīng)說法或做其他善事,都可以具備禪定。
譬如說法的時候,如果能認(rèn)認(rèn)真真講,不胡思亂想,這就是禪定;放生的時候,念經(jīng)的時候,如果能一心一意去想,認(rèn)認(rèn)真真去放,這就是禪定。
如果在念經(jīng)的時候,口中雖然在念,心里卻想著另外的事情,這就是散亂,就不具備禪定。
禪定是心平靜下來的一種狀態(tài)。
放生的時候,一心祈禱佛陀或?qū)@些生命發(fā)慈悲心,這就是禪定。
第六、智慧
如何具備智慧呢?放生的時候,知道這樣做是大乘佛法,這樣做有善根,這樣做可以使很多眾生都得到利益等等,而且要為這些眾生念誦經(jīng)文、佛號、咒語,這就具備了智慧。
如果再完善一點,在放生的時候,要觀三輪體空,要知道自己、被放的生命、放生的活動這三個都是如幻如夢的。
如果有這樣的見解和證悟,那自然是智慧。
如果沒有這樣的見解,則剛剛所講的那些,也屬于智慧。
這樣放生,就具備了六度。
如果能以加行發(fā)心、正行無緣、回向菩提的三殊勝攝持,放生就是非常殊勝的善行。
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到現(xiàn)在,殺生的罪過無窮無盡。
不要說無始以來,就是這一世,從出生到現(xiàn)在,殺生的罪過也有很多,足夠?qū)⑽覀冓s向地獄,放生就是最好的對治力。
同時還要發(fā)心:從此以后,決不故意去殺害眾生!如果有這樣的決心,則一定能夠清凈殺生的罪過,這一點毋庸置疑。
如果不能這樣下決心,也可以選擇部分生命。
譬如說從今天起,生生世世不殺蛇或不殺泥鰍,若能這樣發(fā)誓并且放生,就可以清凈我們無始以來到現(xiàn)在殺蛇、殺泥鰍的罪過,但殺其他生命的罪過卻不能清凈。
如果我們發(fā)誓:從今天起,我不殺恐龍。
這樣發(fā)誓有沒有意義呢?很多人都認(rèn)為,恐龍你想殺也殺不了,這沒什么意義。
但不是這樣,這也有意義。
有什么意義呢?這種動物曾經(jīng)存在過,所以我們以前肯定殺過。
現(xiàn)在這樣發(fā)誓,雖然其他的殺生罪過不能清凈,但殺恐龍的罪過是能夠清凈的。
如果能夠發(fā)誓所有的生命都不殺,那么,殺所有生命的罪過都可以清凈。
如果能針對某種特殊的對境發(fā)誓不殺生,那么,殺這種對境的罪業(yè)就能夠清凈。
放生是清凈殺生罪業(yè)最好的一種對治方法。
但是,如果僅僅為了清凈自己的罪障而去放生,雖然罪業(yè)可以清凈,但這不屬于大乘佛法。
將放生作為自己清凈殺生罪業(yè)的對治力,還是發(fā)大乘的菩提心,全由自己選擇。
包括釋迦牟尼佛在內(nèi)的過去世無量的佛陀,在當(dāng)初發(fā)菩提心的時候,都發(fā)誓要度化一切眾生,當(dāng)一切眾生成佛之后自己才成佛。
但在我們尚未成佛之時,他們卻已經(jīng)成佛了。
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釋迦牟尼佛等違背了自己的誓言呢?不是。
佛的悲心廣大,所以這樣發(fā)愿。
也正因為他的發(fā)愿非常偉大、非常殊勝,所以才能很快成佛。
而我們時時刻刻都在考慮一己私利,所以至今還在輪回里掙扎。
由此可知,是否能夠成佛,一切都取決于自己的發(fā)心。
有些人認(rèn)為,魚市場的生命多如恒河沙,我們買的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僅僅其中用于宰殺的泥鰍也是買不完的,這樣的放生究竟有多大意義呢?所以就很失望。
想解救所有的生命,不要說我們,即使佛也無能為力。
佛也只能度化有緣的眾生,面對無緣的眾生,佛也無可奈何。
放生也是這樣,即使你富如帝釋天,也買不完所有的生命。
因為眾生是無邊無際的,佛度化眾生也有鞭長莫及的時候,我們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只有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眾生。
每一個參加放生的人,都能得到同樣的善根,這在經(jīng)書里有記載。
譬如,我們一百個人去殺一個人,這個罪過不是我們一百個人分,而是每一個人都有殺一個人的完整罪過。
行善也是這樣,譬如說,一百個人去放一條生命,每一個人都有放一條生命的功德,而不是這一個功德由一百個人分。
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放了幾個億的生命,參加放生的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這份功德。
這種善法本身就不可思議,如果再加上如理如法地發(fā)心和回向,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一定能清凈我們所有的罪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