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放生河邊地點,杭州靈隱寺
4、靈隱寺天王殿上懸“云林禪寺”匾額,為清康熙帝所題。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至靈隱,一日早晨靈隱寺主持諦暉法師陪同康熙帝登上北高峰,只見靈隱寺籠罩在一片晨霧之中,康熙帝即景生情題了“云林禪寺。
5、進天王殿,彌勒佛后壁佛龕里站著手執(zhí)金剛杵的韋馱菩薩,韋馱佛像造型端莊,由獨塊香樟木雕成,是南宋遺物,已有700多年歷史,很具觀賞價值、過天王殿為庭院,院中古木參天,正面是大雄寶殿,重檐高6米,十分雄偉。大殿正中是一座高8米的釋迦牟尼蓮花坐像,氣韻生動”,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宗教藝術(shù)作品。
6、大殿后壁有“慈航普渡”、“五十三參”海島立體群塑,共有佛像150尊,正中為鰲魚觀音立像,下塑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參拜名師53位。上有地藏菩薩和釋迦牟尼雪山修道的場景:白猿獻果、麋鹿獻乳,整座佛山造型生動,很有藝術(shù)價值。
7、大雄寶殿原稱覺皇殿,單層三疊重檐,氣勢嵯峨。殿正中,佛祖釋迦牟尼像高踞蓮花座之上,妙相莊嚴(yán),頷首俯視,令人敬畏。這是我國最高大的木雕坐式佛像之一。
8、法堂下面是靈隱寺文物展廳,內(nèi)藏有靈隱寺歷代珍藏的文物,如靈隱寺歷代方丈所用過的法器、貝葉經(jīng)、唐人寫經(jīng)以及出土的佛像、清代竹禪和尚所畫的濟公活佛等。
9、華嚴(yán)殿是最后一重殿,從華嚴(yán)殿往下觀望,五個大殿貫穿在一個中軸線上,層層遞進,殿門上掛有原國家人大委員長喬石同志的親筆題字“華嚴(yán)殿”。
10、靈隱寺五百羅漢堂自明代就有,后廢。清初重建羅漢殿影響甚大,名播海內(nèi)外,現(xiàn)在的羅漢堂是建于二十世紀(jì)九十年代末。其平面呈“卍”字形,“卍”字為佛祖的三十二相之以示萬法唯心、萬德圓融、萬緣俱息之意。它是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最大的羅漢堂。
二、放生5塊錢螺絲好嗎
1、羅漢堂中央是一座佛教四大名山銅殿,分別供奉五臺山文殊菩薩、峨眉山普賢菩薩、普陀山觀音菩薩、九華山地藏菩薩。在佛教中,此四大菩薩分別象征大智、大行、大悲、大愿。銅殿高62米,翼展77米,底部面積5平方米,三重檐,四立面,造型精致,氣勢磅礴,為“世界室內(nèi)銅殿之最”,已被列為吉尼斯紀(jì)錄。
2、道濟禪師殿中供奉有一尊右手拿破扇、左手持念珠、右腳擱在酒缸上的濟公像,他就是民間家喻戶曉的“濟公活佛”。
3、濟公是歷史上真實的人物,生于南宋紹興十八年(公元1148年),卒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原名李修緣,法名濟公,浙江臺州人,是當(dāng)時天臺臨海都尉李文和的遠(yuǎn)房孫。他剃度出家的地方就在靈隱寺。在他的一生行徑中,被民間渲染得離奇古怪。事實上,濟公是一位性格率真而頗有逸才的名僧。他的師父就是著名的瞎堂慧遠(yuǎn)禪師。濟公佛學(xué)造詣頗高。但一生行徑與一般出家僧人也確有不盡相同的地方。據(jù)記載,濟公性格狂放不羈,飲酒食肉,行若瘋狂,與一般寺僧格格不入,以致到了監(jiān)寺不能相容的地步,當(dāng)時住持靈隱寺和尚是瞎堂慧遠(yuǎn)禪師。有人就把濟公的這種怪誕行為上呈予瞎堂慧遠(yuǎn),慧遠(yuǎn)禪師不但不開除他,反而批復(fù)道:“法門廣大,豈不容一顛僧耶”!大家這才不再議論。
4、瞎堂慧遠(yuǎn)禪師圓寂后,濟公不久就離開靈隱寺而到了凈慈寺。他在凈慈寺度過了余生,一直到端坐而逝。
5、濟公一生怡然飄逸,喜好云游,出行四方,足跡遍及浙、皖、蜀等地。他常衣衫不整,寢食無定,為人采辦藥石,治病行醫(yī),解憂排難,常常靈驗,廣濟民間疾苦。因此,其德行廣為人們所傳誦。
6、靈隱寺旁的飛來峰,亦是杭州的名勝。飛來峰不僅風(fēng)景美,而且是我國南方古代石窟藝術(shù)重要地區(qū)之一。
7、靈隱一帶的山峰怪石嵯峨,風(fēng)景絕異,印度僧人慧理稱:“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之小嶺,不知何以飛來?”,因此稱為“飛來峰”。飛來峰是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shù)瑰寶,可與四川大足石刻媲美。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峰”的詩句。
8、靈隱寺前的飛來峰,又名靈鷲峰,飛來峰山高168米,山體由石灰?guī)r構(gòu)成。飛來峰由于長期受地下水溶蝕作用,飛來峰形成了許多奇幻多變的洞壑,如龍泓洞、玉乳洞、射旭洞、呼猿洞等,洞洞有來歷,極富傳奇色彩。飛來峰的廳巖怪石,如蛟龍,如奔象,如臥虎,如驚猿,仿佛是一座石質(zhì)動物園。山上老樹古藤,盤根錯節(jié);巖骨暴露,峰棱如削。明人袁道曾盛道:“湖上諸峰,當(dāng)以飛來為第一?!睋?jù)前人記載,飛來峰過去有72洞,但因年代久遠(yuǎn),多數(shù)已湮沒?,F(xiàn)在僅存的幾個洞,大都集中在飛來峰東南一側(cè)。
9、靈隱再往里走可以到達“雙峰插云”的北高峰。
10、靈隱寺旁有家靈隱寺齋堂,素齋味道十分地道,價格也公道,人均消費約50元。中午時分這里人滿為患,所以,最好避開高峰就餐期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