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放生牦牛的功德與意義是什么1、廣濟寺初名西劉村寺,創(chuàng)建于宋朝末年。據(jù)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大學士萬安所撰《弘慈廣濟寺碑銘》記載:都城內(nèi)西大市街北,有古剎廢址,相傳為西劉村寺。另清初余賓碩所作《喜云慧大師傳》中稱:“按宋末有兩劉家村,在西者為西劉家村。村人劉望云。自謂天臺劉真人裔孫,得煉氣法。一日,有僧號且住者過之,望云出迎,求其說法。因為之建寺,曰西劉村寺?!边@就是史書上關于廣濟寺緣起的記載。元朝時,西劉村寺改稱報恩洪濟寺,元朝末年毀于戰(zhàn)火。2、到明朝景泰年間(1450-1456年),村民耕地時,發(fā)掘出陶制佛像、供器、石龜及石柱頂?shù)任?,才知是古剎遺址。天順(1457-1464年)初年,山西僧人普慧、圓洪等法師云游至此,在這里募集資金,于廢址上重建寺廟。在當時掌管皇帝冠服的尚衣監(jiān)廖屏的資助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營造了一座莊嚴佛剎。廖屏還將此事奏聞憲宗皇帝,請賜寺名,明憲宗于成化二年(1466年)下詔命名為“弘慈廣濟寺”。3、這以后,廣濟寺僧人不斷進行修復工作,到成化二十年(1484年)才算全部完工,次第建成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士殿、伽藍殿、祖師殿、鐘鼓樓、齋堂、禪堂、方丈室、僧舍等,巍峨壯觀,富麗輝煌。4、清朝初年,恒明法師將廣濟寺改為律宗道場,在此設立戒壇,開壇傳戒。從清順治五年(1648年)起,還請玉光律師在寺內(nèi)開堂傳成,歷時十三年。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世祖曾游歷廣濟寺。清朝政府對廣濟寺十分關注,多次進行修繕和擴建,但基本保持著明朝重修的布局。清朝末年,道階和尚任廣濟寺住持,在寺中興辦了弘慈佛學院,學僧逾百人。當時,廣濟寺在京都還擁有幾個下院,在北海西面有柏林寺(現(xiàn)為北京圖書館分館),德勝門內(nèi)有蓮花寺,后海有廣化寺,西直門內(nèi)有彌勒院,龍須溝有龍泉寺等,盛極一時。5、1931年,廣濟寺不慎失火,主要殿堂焚燒殆盡。1935年,住持現(xiàn)明法師在吳佩孚等人的資助下,按明朝格局進行重修,建筑規(guī)模比以前更加壯觀。6、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2年由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全面維修。1953年,中國佛教協(xié)會在北京成立,會址設在廣濟寺。7、1972年和1976年,廣濟寺進行了兩次維修。今天的廣濟寺,在佛像的安奉和經(jīng)典文物的收藏方面,在法器的陳設和寺院的布置與管理方面,都遠勝前代。使古老的寺院更加多彩多姿,引人入勝。
8、北京懷柔朝陽寺及周邊寺院群9、朝陽寺及周邊寺群包括圣泉寺、朝陽寺、天溪庵、德勝庵、山西庵等寺廟,坐落于北京懷柔橋梓鎮(zhèn)口頭村及甘澗峪風景區(qū)。明清時代曾為京郊重要佛剎,之后陸續(xù)毀損。近年來,風云際會,因緣和合,圣泉山觀音寺景區(qū)及甘澗峪寺廟群修工程再次啟動,殿宇新輝,寶像重光。改建后的寺廟群計劃將擴建為龐大的佛教文化綜合活動區(qū),打造直契人心、融歸自然、承傳文化、國際多元、現(xiàn)代創(chuàng)新的風格特點。10、圣泉山將建成佛教文化苑,其核心區(qū)將由禪修中心、多功能弘法樓、書院及圖書館、中外經(jīng)典互譯及出版,傳統(tǒng)佛教文化體驗區(qū)、旅游商貿(mào)區(qū)、寮房生活區(qū)構成,融清修、教育、養(yǎng)生、旅游、商貿(mào)為一體。
二、為腹中胎兒放生的好處是1、甘澗峪將建成大型“身心靈的家園”禪修公社及清修道場。園區(qū)內(nèi)將貫徹“清靜行?生活禪”的理念,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身心特點和需求,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系列禪修活動、佛法推廣及各種文化活動,以期拓辟一片心靈凈土、智慧殿堂和休閑樂園。2、圣泉寺景區(qū)背靠燕山,地處懷柔慕田峪長城和紅螺寺景區(qū)之間,面積5平方公里,緊臨懷沙旅游公路,交通便利。景區(qū)山水奇美,幽靜深遠,藏風聚氣,靈霧蒸騰,集眾多自然、人文景觀于一體,是理想的禪修靜心、參學訪道之勝地。3、圣泉山乃是九龍山之龍頭,山頂觀音寺為一方名勝,幽深通靈,相傳始建于唐代,復修于明代(碑文為記)。著名女將樊梨花感念觀世音菩薩聞聲施救之恩,遂建寺供奉的傳說千古流傳。明代京師名僧碧天大和尚云游至此,深悟此地藏風聚氣,經(jīng)多年募化,由其弟子定澄禪師主持重修。清代嘉慶年間,口頭村鄉(xiāng)紳大戶同發(fā)起集資再次全面修復。4、正殿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東配殿為圣泉茶舍,西配殿為圣泉禪堂??扇菁{20位**共修。寺周圍南松北柏,蒼翠茂盛,相傳為北斗七星點化。寺內(nèi)圣泉古井,寺前滴水泉,傳說是韋馱菩薩背來。5、2007年6月,宗教局將觀音寺交由僧團管理使用,明奘法師受邀組建僧團并于2007年6月12日入住圣泉山頂觀音寺。2007年6月,于圣泉山腳成立圣泉寺籌建處,動工建設佛教文化苑。6、佛教文化苑——6月18日破土,7月20日竣工,規(guī)格33?20?3m3(吊頂后高)可容納400人**共修,大殿內(nèi)7米高鍍金釋迦說法佛像端坐于核桃樹下。7、圣泉精舍——7月27日,于口頭村委會租用農(nóng)家小院,改置為圣泉精舍,供居士來寺共修食宿??扇菁{200人掛單。8、朝陽寺天溪庵德勝庵山西庵9、朝陽寺、天溪庵、德勝庵、山西庵位于懷柔鎮(zhèn)甘澗峪村紅螺慧緣谷生態(tài)景區(qū)。甘澗峪村由金元至明清,曾先后建有數(shù)十座佛教寺廟,形成龐大寺廟群,俗稱甘澗峪七十二廟,但在清末民國時期陸續(xù)頹毀。10、甘澗峪山區(qū)生態(tài)極佳,山間林木豐茂,林木覆蓋率達82%以上,自然環(huán)境幽雅宜人。植物物種主要以針闊混交林,以油松、遼東櫟、蒙古櫟及板栗、梨樹等為主,當?shù)匾园謇?、梨為主的采摘園就有5平方公里。這里自古就多山泉,水質(zhì)清澈甘甜,因此得“甘澗峪”之名。由于山泉眾多且終年流水不斷,成就了這里為北京地區(qū)少見的典型濕地之春夏季節(jié),濕地上黃花盛開蔚為壯觀,路邊池塘中栽植的幾十種芙渠和蓮花仿若凌波仙子,搖曳生香。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就了植被豐茂、物種繁多的自然資源,至今當?shù)厝嗣磕甓嫉匠査卤澈蟮母呱矫芰种胁蓴X野生靈芝等上百種野生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