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放生開示,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
6、帶血的葷食未必珍貴,果蔬素食未必不好。作為后代,重要的是慎修自身,而不致斷了祖宗的德性,這就是最好的祭祀啊。
7、四、婚禮不應該殺生。世間的婚禮,從問名到采納直至成婚,不知道要殺害多少生靈。結婚是延續(xù)下一代的開始,在生的開始時去做殺害生命的事,這在道德倫理上是相違背的。再說,婚禮是吉禮,在吉日而動兇殺,不是太悲慘而不吉利嗎?
8、凡人結婚,一定愿意白頭到老。你愿偕老,禽獸也是如此。嫁女的人家,三天不息滅紅蠟燭,是因為父母思念出嫁離別的女兒。你以骨肉相離為苦,難道禽獸反以骨肉相離為樂嗎?
9、宴請賓客不應該殺生。在美好的時光里,賢德的主人,高尚的賓朋,以素食菜羹來招待,不也挺清爽雅致嗎?何必殺害許多的生命,窮極奢侈,而禽獸卻在宰割中哀鳴悲號于砧板幾案之上?
10、若是知道盤中的食物,是從砧板幾案的哀怨號叫中來,以它的極苦為我的極樂,你還能咽得下去嗎?能不為之悲哀嗎?
二、石家莊放生園
1、祈禱不應該殺生。世人有了病,往往殺生祭神,祈求保佑??赡阆胍幌?,殺它命以延我命,背逆天理的事,還有比這更嚴重的嗎?正直的人,才能成為神。神難道會徇私嗎?結果是,自己的生命沒有得到延長,而殺業(yè)卻加重了。殺生者短命,真是背道而馳啊!
2、過多、過甚、過濫的祭神祈禱,如殺生求子,殺生求官,殺生求財?shù)鹊?,即使得了子,得了官,得了財,也是你自己前生的福報,是份?nèi)的事,與鬼神無關。如果因此而相信鬼神靈驗,對鬼神深信不疑,那么,邪知邪見會更加嚴重,以致不可救藥,實在是可悲呀!
3、謀生不應該殺生。世人為了衣食生計,或從事打獵,或從事捕魚,或做屠夫。而依我看來,不干這些行業(yè)也一樣可以生存。殘殺眾生,必將受到神明的懲罰以致遭受橫禍而亡。而種種殺業(yè)所造成的地獄深層因果,將是來生受到惡報的根源。何苦不去謀求別的生計呢?
4、我曾經(jīng)親眼見到一個專門殺羊的屠夫,在他臨死時,口中像羊一樣的咩咩叫著;還有一個賣鱔魚的人,臨死前,他的頭像是被鱔魚啃過一樣留下齒痕。這兩件事都發(fā)生在我的鄰居身上,并非傳說。因此我奉勸世人,若是沒有合適正當?shù)纳?,寧可去要飯,也不要去造殺業(yè)。與其殺生茍活,不如饑餓而死。唉,不可不戒殺啊!
5、
曾聽說世間最寶貴的是生命,最悲慘的是殺害生靈。所以遇到捕捉就要奔逃,虱子雖小也知道怕死;大雨來臨就要搬家,螞蟻雖細也知道貪生。卻為什么總有人要在山中張網(wǎng),水中捕撈,想方設法獲取他物:用彎鉤釣,用直箭射,千方百計搜羅群生。嚇得它們膽戰(zhàn)魂飛,害得它們母離子散。有的被關進籠子就像坐監(jiān)囚犯;有的被屠宰就像臨刑受剮。悲痛孩子死去的母鹿,舔著小鹿的箭傷而柔腸斷為一寸寸;知道大難臨頭的猿猴,望見弓箭的影子便驚恐悲哀的淚如雨下。倚仗我的強勢去欺凌弱者,天理恐怕難容;吃它們的肉來補養(yǎng)自己的身體,怎么能夠忍心?
6、于是廣大的上天垂下憐憫,古代的圣賢施行仁義。最先網(wǎng)開一面放生的是商朝始祖成湯,興起養(yǎng)魚護生的是春秋鄭國大夫子產(chǎn)。圣德如流水長者子,為潤澤干枯的池塘用皮囊運水;慈悲如釋迦如來,曾經(jīng)代鴿子受難而割肉喂鷹。天臺宗的智者大師,開鑿放生池勸天下人戒殺;大樹下的禪坐仙人,愛護身上做窩的鳥不出定。以公款救贖水族的命,永明延壽禪師的遺愛還在人間;救龍子而得龍王的藥方傳世,醫(yī)圣孫思邈真人的慈風尚未消失。
7、而一件救助螞蟻的事,沙彌本來短命卻變?yōu)殚L壽,書生宋郊本來排名靠后卻變?yōu)榍懊?。一件放生烏龜?shù)氖?,毛寶落水就因此脫離危難,孔愉小官就因此封侯富貴。屈師在元村買放赤色鯉魚延壽十二年;隋侯在齊國救濟受困龍蛇得到寶珠的回報。拯救溺酒的蒼蠅,酒匠免于冤枉的死刑;舍放待宰的大鱉,廚房的女傭重病痊愈。常買屠家要殺的生物,張?zhí)嵝套罱K超生天界;交換漁人的釣物放回水中,李景文煉丹被群魚解除丹毒。孫良嗣解救被射的飛禽,死后無錢買棺群鳥銜泥相助掩埋;潘縣令禁止江湖漁捕,離任時水中哭號聲震天動地。道信大師為了避免愚民殺牲請雨,親自向天祈禱;六祖惠能替獵人守網(wǎng)偷放野獸,禪法大道遠播神州。黃雀夢中贈玉環(huán)報楊寶的恩;狐貍井邊教神術救恩人的命。乃至于僥幸存活的蜈蚣,貼在墻壁上聽經(jīng)聞法;被捉入甕中的黃鱔,夢里長跪祈求脫生。
8、所以施恩都必有回報,事實更不是沒有根據(jù)。遠的有史冊文字記載,近的有身邊耳聞目睹。普愿世人隨緣所見受難生命,發(fā)慈悲心救護,捐舍暫時屬于自己的財物,做方便救濟的事。如果恩澤能周濟更多的物命,那就積下了更大的陰功;如果只能恩惠到一只小蟲,也并非不是善事。只要日積月累堅持下去,自然善行廣博而福報越來越大。慈悲遍滿人間,善名通達天府。蕩滌仇怨清空孽障,很多福祉就匯萃在今生,培植善根長養(yǎng)善心,福報還會延續(xù)到后世。倘若更能助念佛號,或誦讀佛經(jīng),為眾生回向西方極樂世界,那它們就可以永遠脫離惡道。而愿心越大,培植的善根越深,修行的道業(yè)也成就的越快,往生蓮臺的品位也就越來越殊勝無比了。
9、按四明禮法師舊文,稍為參酌,使簡便易行。后增代彼求愿往生,又增《華嚴回向品》文結之,意取先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后入毗盧遮那華藏玄門也。又暑天,初次生到,照此式念誦,即放。后續(xù)至者,續(xù)放,但念《大悲咒》一遍,《往生咒》三遍,稱念阿彌陀佛放之。不必等齊,久久遲延,以致?lián)p壞生命。后更有續(xù)至者,亦復如是。
10、于放生處,鋪設香案,楊枝凈水。眾等以慈眼視諸眾生,念其沉淪,深生哀憫。復念三寶有大威力,能救拔之。作是觀已,手執(zhí)水盂,默念想云:一心奉請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降臨道場,加持此水,具大功勛,灑沾異類,令彼身心清凈,堪聞妙法。即誦《大悲神咒》一遍,再三灑之,然后執(zhí)手爐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