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鵪鶉能不能放生,鵪鶉能不能放生,放生魚苗還是大魚好
放生不同動物的各種功德
首先認識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并且這個佛性在佛不增,在凡不減,即有佛性皆當做佛。不敢生輕視佛的心。比如常不輕菩薩,常不輕視他人,修尊重行的菩薩,出自妙法蓮華經(jīng)·常不輕菩薩品。在此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講了如下故事:在無量阿僧只劫以前,有一位佛叫威音王如來,其壽命和正法住世時間非常久遠,在像法時期,傲慢的比丘勢力很大,這時有一位菩薩比丘,謙虛恭敬,每逢見到出家、在家修行人,不管其行為如何,都恭敬禮拜,并向他們說:“我非常尊敬你們,不敢有所輕視,為什么呢?因為你們都行菩薩道,將來都要成佛。”這位菩薩比丘不但讀誦經(jīng)典,而且身體力行禮拜恭敬,甚至遠遠地看到四眾,都要走過去施禮贊嘆。四眾中有心不潔凈、嗔恨心重的人,不但對此不屑一顧,而且破口大罵:“你這個無智比丘來自何方?口中自言‘我不輕視你們’,還來給我們授記,說我們將來成佛,我們用不著你這種虛妄的授記。”
天天放生的微信群號碼
像這樣被呵斥辱罵,這位比丘也不生嗔恚,多年繼續(xù)如此修行,有時眾人用木棒打他,用瓦石投他,他在躲避時仍然高聲說:“我不敢輕視你們,你們將來都要成佛?!币驗樗_@么說,所以傲慢的出家、在家眾都叫他“常不輕”。這位比丘臨命終時,在虛空中聽到威音王佛說法華經(jīng),由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皆得清凈,并廣為四眾講經(jīng)說法,以前打罵的人無不信服,都前來順從聽法受教。由于他遇到無數(shù)佛,受持讀誦法華經(jīng),并廣為四眾解說,所以最后成佛。這位常不輕菩薩不是別人,正是釋迦牟尼佛自己。
沒有福報無法放生其次深信因果。世上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一切現(xiàn)北京是如是因如是果,因緣果報絲毫不爽。學(xué)佛的人首先就要深信因果。當看到不順眼的人在自己身邊出現(xiàn),馬上要生起慚愧心,肯定是自己前世沒有在他面前種下好的因,或者腦害了對方。不然為什么他身上的錯誤都被我看到了,腦亂自己的清凈心,為什么他不讓別人生煩惱,確讓我生煩惱。如此的觀想后,就好好的在佛菩薩面前懺悔自己前世所做的業(yè),懺悔就得安樂。
還要珍惜緣分。人與人之間能夠在一起是無量劫修來的緣分,無論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前生自己和別人結(jié)下的。善緣要好好珍惜,再續(xù)前緣,互相成就,互相護持。惡緣也要好好珍惜,好好懺悔,不要錯過化解的機會,否則這個冤仇得不到解決會生生世世跟隨著自己。俗話說: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就是同乘一車,同坐一船,下車誰都不認識誰,那都要在一起修十年的時間才能感應(yīng)到,何況大家從四面八方聚會在一起工作、生活、學(xué)習(xí)。
最后要時時刻刻保持菩提心,不令缺失。舍利弗初發(fā)菩提心時,有位天人想考驗他,就變成路邊一位青年,對舍利弗說:“我家里的母親需要眼珠做藥引。”舍利弗覺得自己既然是發(fā)菩提心的人,就把眼睛挖出來給他。對方說:“您怎么那樣急性,您挖錯眼睛了,我要左眼,您不該挖右眼給我。”舍利弗聽完后,又把另一只眼睛挖給他。對方拿起兩顆眼珠,說:“怎么那么臭?您是個修行人,怎么眼睛還那么臭。”就把眼睛扔到地上,用腳踐踏后,轉(zhuǎn)身就走。舍利弗就想:“菩提心真不容易發(fā)呀!還不如自求解脫算了?!比绻髞聿皇翘烊它c化,舍利弗就從菩薩道退轉(zhuǎn)了。何況我們凡夫?如果不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菩提心更容易丟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常言道:勸人出世易,事到臨頭難。雖然想要幫助眾生,但是對方不一定會接受,甚至可能讓人難堪。
面對這種因緣,自己是否能夠忍受?此時更要發(fā)菩提心,更要維持菩提心,更要慈悲一切眾生。梵網(wǎng)經(jīng)中說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要在一切眾生面前生起慈悲心來,雖然對方不是善緣,自己看著對方不順眼,但還是要慈悲對方,對方才是我們慈悲的對象,對方才是我們用功的下手處,不然只關(guān)心順因緣的人,那慈悲心就不是真的。
弟子規(guī)中講: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要想到不順眼的人更可憐,他所做不善必定感惡果,作為學(xué)佛的人應(yīng)該可憐他,感化他,教導(dǎo)他,而不是拋棄他,因為佛室門中不舍一個眾生。
以上是北京放生相關(guān)內(nèi)容,想了解更多北京給亡人放生,北京哪里適合放生,放生的十大功德福報,放生魚苗還是大魚好內(nèi)容,請關(guān)注本站。